10月15日下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宣布,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
10月15日下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闭幕。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10月11日-15日,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参会,共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大会成功举办高级别会议,发布了《昆明宣言》,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进程,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论坛,为下一阶段会议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致辞。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评价称,“此次大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大会,让生物多样性恢复走上‘复苏之路’。”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4月25日-5月8日在昆明举行,届时将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COP15生态文明论坛闭幕
发布“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15日,COP15生态文明论坛在中国昆明顺利闭幕。闭幕式上,生态文明论坛全体代表共同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图为COP15生态文明论坛闭幕式现场。 韩帅南 摄
倡议内容共11条。生态文明论坛全体代表共同倡议,各方要共同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强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估,强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多边合作等,呼吁各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致辞中称,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方面,中国政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在此次论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展示了如何将愿景转化为实践。她表示,“我们的昆明之旅需要我们在相互关联的工作领域进行强有力的协作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其他政府间商定的目标保持一致,让我们共同努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在2030年之前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风险,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共进,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他提出,各方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在两天时间中,生态文明论坛共举行7个主题分论坛,近2000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论坛主题开展对话研讨。与会代表分享了国际国内各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释放出了全力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积极信号,提出了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协同治理多方共赢的美好愿景,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10多项成果。
10月18日—11月7日
COP15会场将向公众免费开放
10月12日,云南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会场外,喷泉开启迎接与会嘉宾。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据COP15云南省筹备办消息,为满足广大群众亲临会议举办场馆感受会议盛况的需求,《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会场将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2021年10月18日-11月7日,每日9:30-21:30;
开放区域:
7号馆(主会场)、5号馆(云南特色展馆)、南序厅。
此外,开放期间每日19:30-21:30将开启场馆及水景灯光。前往参观的市民可从展馆1、4、6号出入口进出,车辆可停放在P1-P17地下停车场。需要提醒的是,人员进入场馆,须按规定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接受红外测温和安检。
(来源:中国新闻社、云南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