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 > 正文
选好突破口 抓住着力点 拿出硬措施 切实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
  • 发布日期:2017-03-01
  • 来源:社科联
  • 阅读量:12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刘宾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社科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环境复杂、任务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好突破口,抓住着力点,提出新思路,拿出硬措施,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数质并举,以班子带队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做好社科工作,队伍是基础,班子是重点,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数质并举,不断改善增量,大力盘活存量,抓领导强班子,以班子带队伍,大力提升才资源素质。一方面,要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市、县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一线科研人员,合理配置增强研究力量。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现有人员素质提升,坚持向数量要质量,向质量要能力,向能力要效率。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社科人才标准,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社科、党管干部和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社科界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优化人才结构,增强人才活力,坚持以班子带队伍,树立编制内外、系统内外、区域内外、体制内外人才并重的理念,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高品位、高水准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虚实结合,靠培养人才。“用人先育人”,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者、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研究者、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建立和完善带薪学习和经费补助制度,对社科管理人才、专门研究人才、理论传播人才等实行分类区别培养。建立社科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评选机制,建立充实社科专家人才库,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带动整个社科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库,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重点难题攻关、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基层锻炼,开阔青年人才的视野,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三、梯次搭配,优结构增实力。人才结构是人才群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搭配人才梯次,造就一支专业结构最佳、年龄结构最优、梯队结构最好的社科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区域内社科人才群体规模效益、结构效益和整体功能,不断增强社科人才硬实力、竞争力。要通过组建联合科研攻关团队、社科研究创新团队等有效形式,逐步探索建立省、市、县人才队伍统一管理、上下贯通、内外一体、相得益彰的管理和流动使用体制,推进整个社科领域人才队伍最佳配置、力量整合、规模效应。通过“上挂”跟班训练、“下派”实践锻炼、“加压”摔打锤炼、“项目”牵引历练、导师引领陪练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建设培养力度,形成人才补充良性梯度。畅通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社科人才流动渠道,保持社科人才进入、成长、发展、晋升、交流的源头活水、生机活力。
  四、专兼互补,向整合借力量。不论是集中在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内的专职社科工作者,还是分布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兼职研究者,都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宝贵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要坚持专兼互补,加强统筹整合,凝聚工作合力,既充分发挥保护好专职社科人才的重要作用,又积极调动引导利用好兼职社科研究者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协调、社科联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各有特色、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普遍关心、鼎力支持的社科人才建设新格局。要创新方式,借助外脑,发挥高等院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和一些有影响、有威望的社会人士以及社会智库等各界力量齐心协力共谋社科事业、同抓社科工作,形成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良好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
  五、软硬兼施,用机制激活力。人才建设是系统复杂工程,长效机制是人才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整合资源、借力统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创新建立完善社科人才引进、使用、奖惩、激励硬机制、硬措施,积极为社科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培养提升和著书立说软环境。要坚持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健全社科人才选拔引进机制,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确定人才需求目录,认真编制实施人才规划。打破人才所在地域、身份、行业、职称、资历界限,探索聘任制、流动制、客座制,实行社科人才选拔民主化、社会化、市场化。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职称评定和人才遴选制度,建立规范的奖励体系,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统筹体制内外人才使用工作,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有计划地重点引进急需和紧缺人才。制定社科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社科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作者刘宾虎系云南省曲靖市社科联副主席、社科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