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专家基层行 > 正文
【社科专家富源行】社科专家决策咨询富源行 “把脉问诊”成果初现
  • 发布日期:2017-06-09
  • 来源:社科联
  • 阅读量:948

                                                              来源: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吴杰)5月27日,“2017年云南社科专家富源行”决策咨询会在富源召开,17位专家就生态文化旅游、高铁经济与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策等课题经过5天的实地考察,最终形成专业的意见与建议,与富源县相关部门领导座谈。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出席并讲话。
       张瑞才指出,此次调研活动是各位专家、学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际行动表现,展现了专家、学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6天的时间里,专家们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导向,找准定位、探寻短板、研究对策,先分3个组以不同线路和重点分别进行调研,然后与县、乡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研讨。
       在研讨时,专家们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富源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注重一产和三产融合的联动效应,扭转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局面,把重点放到轻工业上来;要以“大河乌猪”“富源魔芋”等具有国家驰名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做好包装和宣传,借助高铁经济,营销富源;要有利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还是能源资源的保护利用,都要遵循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决策咨询会上,三组专家代表分别就各组研究课题进行了汇报。
       以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社科专家郑宝华认为,富源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该首先做好两个国字号,既富源魔芋与大河乌猪两个品牌,做大深加工,同时稳定烤烟面积,适当减少玉米种植,扩大中药材、油菜、蔬菜的面积。发掘助推黄梨等特色水果的市场发展。
       昆明学院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社科专家窦志萍提出,富源发展全域旅游理念、融合思路促进富源生态文化旅游,应重塑核心旅游资源,打造云南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旅游节点城市,实现“物、人、文”三体合一,依托第一产业优势,发展农业体验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引入庄园经济概念,把农业消费者转变为旅游观光者。
       强基础、抓亮点、打响“富源模式”
       昆明理工大学物流供应链研究所所长、教授、社科专家张悟移提出,富源现代工业园区发展应融入“营销富源”概念,城市自我营销要做到了解市场,强基础,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自我包装;主动融入滇中产业新区,依托现有交通、信息等平台,利用电商扶贫等概念,将视野从富源走向全国。
       曲靖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社科专家朱谷生认为,富源县要发挥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把握政策遇,优化产业结构,将轻工业作为全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要深入实施魔芋、大河乌猪、核桃等富源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生物资源精深加工领域;要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塑造富源特色品牌,丰富富源融合发展内涵。
       彰显城市定位 合理规划推动富源产城融合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云南华文学院院长、教授、社科专家武友德认为,富源城镇化定位应以东大门、高铁新城等为亮点,把“撤县设市”为富源总体规划目标,发挥富源地处“南贵昆”经济带节点城市优势,合理规划5大产业布局,努力把富源建设成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社科专家孙云凤提出,富源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应该确定四个定位:区域角色定位、规划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定位、城市特色定位,强化中心城区生活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围绕高铁打造“特色小镇”经济模式,同时小城镇建设要集中开发,要具有明显的城镇特色和商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