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知识 > 正文
《用实践回答》|第一集《不灭的火炬》
  • 发布日期:2024-01-29
  • 来源:社科联
  • 阅读量:1082

来源: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不灭的火炬

  6月30日晚21:12,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电视节目”《用实践回答》在云南卫视播出首期节目“不灭的火炬”。本期节目由云岭青年宣讲团成员带你实地寻访英烈的故乡,聆听英烈后人们的传承故事。


【理论档案】

“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领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


“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习近平2021年6月18日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的讲话


【寻访地点】

云南大理祥云县下庄坝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这里是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杰”的王复生、王德三和王馨廷兄弟三人的故乡。

王家三兄弟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新思想的青年。其中,王德三是云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是我们云南人民解放之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中国革命前途未卜之时,兄弟三人并肩投身到了革命之中。


【本期寻访人】

田苗,就职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胜利堂管理处,被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十佳“青年理论宣讲能手”,“云岭青年宣讲团”成员。


【寻访故事】

如今,王家故居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里还原的生活场景和陈列的资料,成为了王家后人追忆三兄弟的安适之所。

2014年,祥云县“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在王家庄村建成。同时,也成为了云南省红色传承现场教学的一部分。馆内不仅展出王家三兄弟的革命事迹,同时还重点展示了云南从1919年至解放后共30余年波澜壮阔的的革命历史。随着解说员的娓娓道来,王家三兄弟等革命先烈绘就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曾经作为王家庄村主要经济支柱的土碱产业在百年后的今天作为当地红色文化被记忆和传承着。每个去到村里的游客 “泡一泡弱碱温泉”,漫行在铺碱如雪的千墒碱田里,看一看宽锄抛沙、土台过滤、群锅沸熬、铁环制碱粑等一系列土碱制作工序,完全可以全身心沉浸在感受红色文化之中。

我们来到了王复生、王德三曾经就读的学校——大理一中。这里的老师依然在寻找、收集、整理着学校杰出校友、革命先烈的的各种历史资料。1918年,王德三进入学校学习,当时的校训为“至诚”二字,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大理一中不论是学习风貌还是师生人文依然延续着 “至诚奉献、济世安民”的精神与使命。


【寻访手记】

作为革命英烈的故里,王家庄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红色文化元素,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蝶变成一个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美丽村庄。

通过这次寻访,王德三这个我“熟悉的陌生人” 在我心里渐渐明了。他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毕生的追求,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就正是在这些一代代这些革命先烈初心不改,持之以恒,不断的奋斗下,才换来了如今焕然一新的中国。



【节目简介】


《用实践回答》是一档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户外理论寻访节目。您将跟随青年社科专家实地探访云南的实践故事,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目前节目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名单。

每期节目,专家将针对一个重要理论展开田野走访,记录下精彩感人的理论实践故事,最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和“专家的深入调研”相融合,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索理论,把理论具象化、故事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