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知识 > 正文
《用实践回答》|第二集《丝路新纽带 中老铁路》
  • 发布日期:2024-01-30
  • 来源:社科联
  • 阅读量:1124

来源: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丝路新纽带  中老铁路


7月7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电视节目”《用实践回答》第二期《丝路新纽带  中老铁路》在云南卫视播出。本期节目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贾超芝杉,带您探访跨国铁路建设现场,看看为什么中老铁路被称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典范。



 

【理论档案】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习近平2015年1月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指示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寻访地点】

中老铁路国内段共有93座隧道,其中10公里以上隧道15座,桥隧比高达87%,修建难度极大。我们此次的寻访从中老边境线上的友谊隧道开始。


 

【本期寻访人】

贾超芝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博士后,“云岭青年宣讲团”成员。 

【寻访故事】

在中国和老挝边境,有一条跨境隧道,是经过中老两国1200多名建设者,历时4年艰苦奋战,共同完成的。一隧连两国,为体现中老深厚友谊,这条跨境隧道取名为友谊隧道。

中老铁路的铺轨过程高度机械化,500米长的钢轨,每天可以铺设12对。与此同时,还有一群建设者从中老铁路国内段终点——磨憨开始反向人工铺轨。

我们拍摄时,中老铁路全线仅剩最后一座隧道——景寨隧道尚未打通。由于隧道要穿越澜沧江断裂带,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涌水、坍塌等危险情况,施工者们称自己是在“豆腐渣里打洞”。

施工现场的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推进中老两国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同时,还有一群青年朋友在日复一日地推动着中老两国铁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为中老铁路按时通车、顺利运营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寻访手记】

在一周的探访中,每天基本上接近40度的高温,但是我看到现场的工人,几乎是持续不停地在作业。对于像我这样的学者来说,平时看到中老铁路,其实可能就是在媒体上、在文件上的一句话,放在现实过程中,就是所有这么多标段、各行各业的人,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在拼。可以说,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实践,在铁路人的身上生动展现。

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云南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相连,以包容的心态与他者相通,在交换与共享的过程中,形成更加丰富的彼此,让云南融入世界,让世界见证云南。

 

【节目简介】

《用实践回答》是一档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户外理论寻访节目。您将跟随青年社科专家实地探访云南的实践故事,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目前节目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名单。

每期节目,专家将针对一个重要理论展开田野走访,记录下精彩感人的理论实践故事,最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和“专家的深入调研”相融合,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索理论,把理论具象化、故事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